上海电动汽车保有量 崇明区全新新能源电动车出租
中国纯电动汽车的市场现状是怎样?上海绿牌新政 动了小型电动车的“奶酪,中国纯电动汽车的市场现状,新能源电动汽车保养费用大概多少?沪电动车运营明年达万辆租赁推广将不局限嘉定。
本文导航
中国纯电动汽车未来价格
以能源供给方式为依据新能源汽车主要分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在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和网联化,环保要求愈发严格的趋势下,电动化是汽车未来发展的方向。近两年随着技术进步以及禁售燃油车等相关政策的推动,纯电动更是成为各大车企研发的重点。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但当前技术尚不成熟。主要原因是各种类别的蓄电池,普遍存在价格高、寿命短、外形尺寸和重量大、充电时间长等严重缺点。但是相对于传统内燃机汽车行业来讲,纯电动汽车将是我国自主品牌弯道超车的绝好机会。
上海已上牌超标电动车新规
证券时报记者 韩忠楠
“从4月中旬开始就暂停上牌了,我们现在也在等通知。”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康桥镇的上汽通用五菱汽车4S店销售人员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一直处于热销状态的五菱宏光MINI EV目前已无法上牌,她建议有意向的消费者暂缓购买计划,一切只待上海的绿牌新政落地。
日前,一则“车身长度不到4.6米或价格低于10万元的新能源汽车将无法免费获取上海新能源汽车牌照”的消息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引起强烈反响和关注。
记者了解到,欧拉、长安、奇瑞、荣威等多个汽车品牌的小型电动车产品近期也面临着在上海无法上牌的情况。
上汽通用五菱的内部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截至目前,公司还未接到相关的正式通知,一切均以最终公布的政策为准。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目前网传的政策并未落地,但毫无疑问,上海市的新能源汽车牌照政策即将迎来调整。
多款车型上牌受到影响
近日,上海新能源汽车上牌政策即将调整的消息在汽车圈内引发热议,起因是有消息称上汽通用五菱的网红产品五菱宏光MINI EV无法在上海免费上绿牌。
证券时报记者致电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上汽通用五菱4S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从4月中旬就已经无法上牌了,目前门店已经不再接受订单了。
“目前不推荐前往门店看车,看了也没法下订单,建议等到新政策落地后再考虑。”该销售人员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现在大家都在等待上海绿牌新政的落地。
自2020年起,五菱宏光MINI EV凭借着超高的性价比一跃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网红车型。此前,因上海地区为新能源汽车免费提供牌照,使得起售价2.88万元的五菱宏光MINI EV一度被外界称之为“占号神器”。
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上汽通用五菱纯电动汽车销售3.38万辆,位列纯电动市场第二名;1~3月,上汽通用五菱累计销售纯电动汽车8.42万辆,位列纯电动市场之首。
上海绿牌政策即将发生变化的消息传出后,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上汽通用五菱会最先受到冲击。但实际上,目前受到影响的车型并非只有五菱宏光MINI EV,长城的欧拉、长安奔奔E-Star、零跑T03、奇瑞小蚂蚁等新能源汽车也暂停了在上海的上牌工作。
事实上,如果按照车身长度来考量,一汽-大众ID.4 CROZZ、广汽埃安AION V、小鹏G3等车型车身长度均不足4.6米,也可能无法继续免费获得上海绿牌。
有业内人士判断,最终落地的政策大概率不会以车长和价格作为门槛,可能会效仿北京采取摇号的模式。
快速增量带来新考验
“地方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是有一定限度的,渗透率过高,相关支持必然要逐步退出。”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下称“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前期的快速上量,可能给上海的汽车保有量控制带来了难题。
近年来,上海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不仅引入了特斯拉快速建厂投产,还吸引了大量新造车企业和新品牌的集聚,蔚来、恒大、长城的沙龙、上汽的智己都在上海拥有落地项目。同时,此前上海市对已纳入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或其他相关车型目录的产品均实施免费赠送绿牌的政策。
这些推动了上海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新能源汽车总产量达23.86万辆,同比增长190%;新增推广新能源汽车12.1万辆,同比增长92%。据悉,2020年上海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销量的8.85%。
日前,上海市信息中心汽车产业研究室发布了上海上牌量最新数据,1~4月,上海新能源小客车上牌量达8.14万辆,同比增长337.42%。
崔东树透露,2016年上海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6%,但到2020年这一数据已达20%,较2019年提升了10个百分点。他预计2021年上海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或将达到31%,位列全国各省市地区之首。
根据乘联会统计的数据显示,2020年,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天津等城市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分别为17%、11%、20%、12%和14%。
“可以明显地看出,上海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快速的增量给上海带来了总量控制的考验。”崔东树认为,上海的城市空间特征决定了其此前实施的绿牌政策是不可持续的。在他看来,此前上海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较小,相对宽松的政策更利于新能源汽车推广,但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高,相关支持政策势必要有所收紧。
记者注意到,上海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的收紧其实早有苗头。去年12月,上海市发改委发布消息,2021年1月1日起至2021年2月28日,上海市继续免费发放新能源汽车专用牌照额度,并已启动对新一轮新能源汽车政策的研究。
今年2月,上海发布了《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办法》,宣布从2021年3月1日起,上海实行新版新能源汽车上牌政策,不仅加严了插混车辆申请新能源专用牌照额度的要求,还明确从2023年1月起不再为插混(含增程式)车辆发放专用牌照。
“这些政策均是由上海限购的大背景决定的。”崔东树认为,上海新能源汽车的快速上量,给城市的汽车总量控制带来挑战,也带来了一定的交通拥堵压力。
上牌红利退却引争议
作为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增速最快的城市,上海对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的调整引起了行业内广泛关注。虽然目前最终政策并未落地,但已引起了不小争议。
有业内人士认为,按照网传的说法,将会直接冲击到小型电动汽车市场,甚至带来一定的本地保护;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适当的调控利于稳固上海对于汽车总量控制的现有成果,缓解交通拥堵压力。
记者注意到,在此前发布的《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中,已明确提出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具体目标,即到2025年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20万辆。
这一数字相当于2020年上海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的5倍。这意味着,从长远来看,上海并不会放缓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步伐。
此前,上海发改委也透露,新一轮新能源汽车政策总体上将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的使用。
不过,近期上海新能源汽车上牌量已有所收缩。据上海市信息中心汽车产业研究室公布的数据,今年4月,上海新能源小客车合计上牌1.89万辆,环比下降17.52%。其中,微型新能源汽车上牌量降幅最为明显,总计上牌655辆,同比下滑62.74%。
崔东树认为,上海对新能源汽车上牌政策的调整,是结合当地情况而定的,并不会引发其他城市的效仿。短期内,上海新能源汽车牌照政策收紧可能会影响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3%~5%,但不会影响到小型电动车快速发展的基本格局,也不会改变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趋势。
上汽通用五菱品牌公关部人士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公司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国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并充分理解和尊重各地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推出的相关政策,会严格按照当地相关政策执行。
尽管大部分车企对于地方政策的变动表示理解,但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日益成熟的阶段,地方政府不宜过多地采取行政手段左右市场的发展,应该最大化由市场进行调控。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只要在工信部发布的推广目录中出现的车型,在全国都应该通行无阻,各地不应该有所谓的‘小目录’出现。”
另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仅通过限购、限牌的方式来控制城市汽车的总量,治理交通拥堵问题,是不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在他看来,随着智能网联系统的发展,互联网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通过更加智能的方式来管理城市的交通运行。
纯电动汽车市场报告
以能源供给方式为依据新能源汽车主要分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在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和网联化,环保要求愈发严格的趋势下,电动化是汽车未来发展的方向。近两年随着技术进步以及禁售燃油车等相关政策的推动,纯电动更是成为各大车企研发的重点。
电动汽车保养周期及费用
国家的补贴扶持一直以来是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重要推手,随着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纯电动汽车(EV)普及正在踩下急刹车,2019年销量减少4%,首次出现负增长,叠加疫情的冲击,市场消费萎靡。为提振新能源汽车市场,补贴政策推迟至2022年底。但取消也只是时间的问题,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拼的必定是技术和产品实力。在特斯拉的冲击下,内资企业迫切需要提升技术水平来提升其竞争力。
(一)纯电动汽车发展概述
纯电动汽车将是我国自主品牌弯道超车的绝好机会
以能源供给方式为依据新能源汽车主要分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在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和网联化,环保要求愈发严格的趋势下,电动化是汽车未来发展的方向。近两年随着技术进步以及禁售燃油车等相关政策的推动,纯电动更是成为各大车企研发的重点。
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但当前技术尚不成熟。主要原因是各种类别的蓄电池,普遍存在价格高、寿命短、外形尺寸和重量大、充电时间长等严重缺点。但是相对于传统内燃机汽车行业来讲,纯电动汽车将是我国自主品牌弯道超车的绝好机会。
政策方面,政府接连推出一系列关于纯电车型的利好政策,并且开始逐渐推行公共交通电动化。早在2016年年底,太原市就完成了全市8292辆出租汽车的纯电动化工作,而截至目前,深圳公共交通已经全面纯电动化,纯电动出租车的比例高达99.06%。政府的大力扶持,使我国的电动汽车行业得到了绝佳的发展机会,而随着补贴的退坡,导致“骗补”车型退市,我国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基本上达到了400km左右,这也为我国电动车行业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稳定的竞争平台。
(二)纯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2019年补贴退坡使新能源汽车市场急刹车 2020年疫情来袭造成市场消费低迷
受益于政策的优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上升;随后2016、2017年受到骗补事件及补贴倒退的影响,产销量增速放缓,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2019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3%和4.0%。这是我国自2009年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以来,首次出现新能源汽车年度销量下滑。根据2019年新能源补贴政策的要求,自2019年6月26日起,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标准降低约50%,地方补贴则直接退出,2019年补贴退坡幅度超70%。这就直接导致了在去年6月前一路增长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在7月之后遭到了断崖式下跌。
2020年1-4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20.5万辆,同比下降44.8%;销量为20.5万辆,同比下降43.4%,如此大幅度的下降主要原因为受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影响,全国经济运行放缓,导致居民收入水平有所下降,从而影响了居民购置车辆的需求。
纯电动汽车方面,2019年我国纯电动汽车生产完成102万辆,同比增长3.4%;销售完成97.2万辆,同比下降1.2%。
其实早在2013年曾第一次提出补贴退坡机制,但是受限于当时新能源市场发展不完善,在之后的2014年便对退坡幅度做出了调整。接着到了2015年,这是对于新能源补贴政策至关重要的一年,因为在2015年公布了2016-2020年的补贴政策,且明确了退坡幅度:2017年-2018年幅度为20%,2019-2020则相较于2016年会退坡40%。根据国家补贴上限的标准,会根据不同参数标准,给予相应的补贴。此方式是扶优扶强,鼓励优质企业的发展,对高性能参数的新能源汽车较为有利,拥有核心技术的车企将拥有更强的竞争优势生存,靠补贴生存的、靠地方政府政策补贴的车企将面临较大挑战。
2019年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幅度大规模退坡,新能源汽车地方补贴完全取消,获得补贴的最低续航为250km,最高国家补贴减少了一半,为2.5万元,依然是400km以上车型获得。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董扬表示,根据测算,2019年财政补贴直接大幅减少了75%,而往年退坡幅度基本在20%左右。
纯电动汽车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主流
从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结构来看,纯电动乘用车销量最高。2019年,我国纯电动乘用车占我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比重约为69.3%,纯电动商用车销量占比为11.4%,二者合计占比达80.7%。
截止2019年底我国纯电动汽车保有量为310万辆,在新能源汽车当中的渗透率为81.4%。
纯电动汽车以个人消费为主
细分纯电动汽车产品市场来看,纯电动乘用车销售量占整体的89.8%,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我国纯电动汽车市场以个人消费者购买为主。
比亚迪纯电动乘用车销量一马当先
纯电动车型市场中,比亚迪遥遥领先,2019年累计销量为131431辆,同比增长40.1%;排名第二的为北汽新能源,去年累计销量为86339辆,同比下滑39.5%;吉利汽车排名第三,累计销量为49658辆,同比增长23.3%。
国内的纯电动汽车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对标国际技术发展水平来看,国内的纯电动汽车技术水平与国外的产品有着半代产品的差距。主要还是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落后于国外,纯电动汽车在批量化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和可靠性紧密相关的方面,较为欠缺;在成本控制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提升;企业参与度不高,在这方面的投入较少。
中国新兴车企陷入困境
在中国,自2015年前后起,押注政府补贴的创业企业相继涌现,至少有约60家新兴纯电动汽车企业成立。其中的代表性企业之一上海蔚来汽车(NIO)2018年在美国纽约市场成功上市,但随后接连发生纯电动汽车起火事故,销售低迷。到2019年夏季该公司不得不裁员约1000人。作为中国纯电动汽车的独角兽(总市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未上市企业)中的强有力企业,威马汽车和拜腾(Byton)也自2019年下半年起裁员。
(三)纯电动汽车发展趋势
为提振新能源汽车市场 补贴政策推迟至2022年底
补贴退坡带来的市场停滞再加上新冠疫情的难题,中国政府如今不得不调整普及纯电动汽车的战略。2020年4月23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显示, 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将延长至2022年底,在此基础上,平缓补贴退坡力度和节奏,原则上2020年-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原则上每年补贴规模上限约200万辆。
另外, 此次新补贴政策也将补贴的续航里程门槛从250公里提高至300公里,并设置4月23日至7月22日为过渡期。过渡期内,符合2019年技术指标要求但不符合2020年技术指标要求的销售上牌车辆,按照2019年对应标准的0.5倍补贴,符合2020年技术指标要求的销售上牌车辆按2020年标准补贴。
特斯拉来势汹汹 内资企业迫切需要提升产品竞争力
新的补贴附加了条件,即如果车辆销售价格超过30万元,则不属于补贴对象。对于这个补贴门槛,全国乘用车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表示,这应该是很好的导向型政策。首先提升了补贴效率,补贴主流产品,对豪华高溢价产品减少补贴,同时有利于新能源车的提升产品价格竞争力,实现与传统车价格体系并轨,最终提升新能源车的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速度,加速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提升。
理想汽车CEO李想表示,设计30万的补贴门槛,基本上是精准的助攻特斯拉来打残国内的纯电动品牌。他认为30万的门槛给了特斯拉降价的理由和必要性,而价格下降又会打击20-40万售价的国产车。2020年一季度,国产特斯拉Model 3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唯一销量过万的车型,远超比亚迪秦EV等此前热销的新能源车,而在纯电动领域还是“新生”的丰田,显然更不是特斯拉的对手。
另外,虽然新能源车免购置税以及补贴政策得已保留,但今年补贴幅度却再次下滑。新能源补贴不断下滑是一个必然趋势,取消也只是时间的问题,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拼的必定是技术和产品实力。
2019年11月,比亚迪宣布将与丰田成立合资公司,并签订合约,丰田与比亚迪各出资50%。时隔不到半年,具体时间是2020年4月2日,丰田与比亚迪合资的纯电动车研发公司——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便正式成立。据悉,合资公司计划于5月内正式开业。丰田是为了弥补自己在纯电动车领域的短板,而比亚迪则为了进一步提升其产品研发能力及品质,巩固行业地位。
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下一步的发展将从三个方面继续发力,分别是供给侧、需求侧、使用侧。